当前位置:首页>画家>详情

方骏

发布时间:2023-11-25 21:49:56

  方骏(1943—2020),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美术系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方骏

  自清代以来,南京一直是中国山水画的重镇,从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到近现代的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大家辈出,群星璀璨。方骏是继以上大家之后又一位以其别具风貌的绘画语言和戛然独造的形态面貌自成一家。


  方骏山水画第一个特点是现代构成与传统笔、墨、彩的高度结合与统一。严谨的结构赋予作品有序的空间、合理的层次、强烈的节奏感和装饰性。方骏笔下的各类物象,如山石、溪流、云气、林木、屋舍、舟桥、人物等等,都精心安排,前后左右,大小远近,主次详略,松紧疏密,穿插过渡皆井然有序。同时,由于山体多以长线勒出,较少皴笔,且注意块面组合间的大小、形状,甚至角度的穿插与变化。而方骏用笔松动、灵活,有时甚至恣纵奔放,表现了更多随机的因素,从而使理性与感性、纪律与自由达到某种平衡。故而方骏的山水面貌与传统的山水画有着显著的差异,颇具现代的形式构成意味,同时又与传统有着血脉相承的连系。


  方骏山水画的第二个突出特点是色彩与水墨的结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崇尚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以素为贵”。特别是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平淡天真的南宗水墨成为此后中国山水画的主导。直到近代,在吴湖帆、张大千等人的努力下,色彩才重新受到重视,重新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方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其打破传统设色类型化的界线,并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色调因素,他画面往往以某一种颜色作为主要色调,其他颜色都要融入到这种颜色中,这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与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观拉开了距离。同时,他强化了局部物像的色彩特质,并充分利用植物色和矿物色混合使用时会相互排斥等原理,使得他的画面显得格外明快、纯净。这种以染代皴的技法带有明显的现代性意味,在当今山水画坛可谓独树一帜。


  方骏山水画的第三个特色是景与境的结合。中国山水画素来提倡景与境的交融,再现与表现的互补,既非纯然具象又非纯然抽象的意象化的平衡。方骏的山水画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在方骏的笔下,既有具体而精到的描绘,又有大胆而浪漫的抒发,既“度物象而取其真”,又“因心造境,以手运心”,达到景与境的高度统一。中国传统山水画亦自古提倡可居可游、曲径通幽之意境。方骏的山水画中也往往包含有石桥渔舟、竹坡松岗、石门洞天、峦峰白云、浓淡远山等物象元素。但这些物象与传统山水画的物象有所区别,它们大多源自画家的生活,经过画家主观艺术处理,提炼而成。它们与画家在现实生活的自我体验息息相关,既有世外桃源的浪漫,又有现代生活的气息。


  在方骏的山水画中,还可以看到其他的一些将矛盾着的双方相对立统一的美学特征:如实景与虚景的结合,实景多安排于近处,虚景多安排于远处,实景多为人造景观,虚景多为自然景观;文学与绘画的结合,方骏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不但常在画上题写宋词集句联语,而且其画作的本身便每每体现出古典诗词尤其是宋词中的意境等。这些都使得方骏的山水画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和不同俗流的美学趣味。


  方骏山水画显示了他的勇敢尝试和可贵探索。他的这种尝试和探索,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方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