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3-10-29 16:23:14
黄公望(1269-1354),幼时父母双亡,为浙江温州平阳县黄氏收养。据元代陶宗义《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载:“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常熟,继永嘉黄氏”。黄氏为温州平阳县富商,黄翁当时已年逾九旬,“望子久矣”,见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遂名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年青时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交游广泛。为求仕进,黄公望奔走于权贵名士宅邸,有缘近赏赵孟画艺并得指点,留下“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的诗句。与赵氏往来的士人名流,不仅有高克恭、阎复等权贵,亦有众多道门名士,如倪文光(倪瓒兄长)、张雨等。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徐琰出任浙西廉访使,黃公望被“辟为书吏”。黄公望极有可能获得当时已声名大噪的赵孟(1254-1322)的引荐,才得以结识徐琰。
据顾嗣立《元诗选》言:“至元中,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着道士服,持文书白事,琰怪而诘之,即引去。”徐琰卒于大德五年(1301年)。在1301年前,黄公望第一次入仕应已结束。但黄公望仍怀仕途之念,于是有了再次为吏的经历。这一次,他被张闾提携,却招来了一场牢狱之灾。张闾于元贞二年(1296年)驻留杭州,请赵孟为僧了敬作《瑞州路北乾明寺记》。黄公望与张闾应在此时相识。至大四年(1311年),张闾任江浙行省平章,驻杭州,提携旧识黄公望并“辟为书吏”。次年(1312年),黄公望随张闾返京。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张闾以中书省平章政事之衔返江浙行省行“经历田粮”之法,黄公望随往。张闾当年就因“贪刻用事”引发民乱被治罪,黄公望亦入狱。至此,黄公望仕途梦破灭。其友杨仲弘《次韵黄子久狱中见赠》诗言:“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何时再会吴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