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典作品>详情

孙必达《听琴图》,

发布时间:2023-10-25 15:13:42

  《听琴图》,孙必达绘于1240年代,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孙必达《听琴图》,

  画里种着一棵树,树下坐着三个人。

  居中身着道袍、焚香抚琴者,是北宋最伟大的画家、书法家、茶艺创始人、艺术赞助人赵佶;右侧身着红袍、执扇俯首者,是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艺术评论人蔡京;左侧身着绿袍、凝神遐想、背后立一侍童者,是北宋最有眼光的书画中间商、艺术策展人童贯。

  清风入松,琴韵悠远。史上顶配的风雅组合,把观众思绪带入历史深处。

  稍显遗憾,赵佶、蔡京、童贯又各被摊派了一款政治身份:昏君、佞臣和阉竖。如果要葬送一个王朝,上述三人是标配。历史证明,他们完全具备这个能力。所以,他们唱念做打的那个朝代名字后面得加一个限定词:北宋-末年。

  画面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准确说是1103年。按时间推算,彼时,未来的梁山义军首领黑矮子宋江还在蹿个儿的年纪,将来会把赵佶掳到北地受辱的金朝名将完颜宗翰已经能一把拉开200斤的强弓。当然,宋江和完颜宗翰,对于彼时的赵佶等人来说,属于认知上的第三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北宋末年的生活,是若干已知因素的叠加。

  此前一年,汴梁政治圈被一股吹捧蔡京的舆论笼罩。无论是朝臣还是嫔妃,齐声为大名府知府蔡京唱赞歌,蔡京任何言行都会引来满屏点赞和献花。甚至互为政治对头的左仆射韩忠彦与右仆射曾布,都会在为蔡京点赞时不期而遇。时也运也,恰好此时赵佶想为他爹神宗立传,起居舍人邓洵武借机献上《爱莫助之图》,意思很明白:蔡京,大笔杆子啊,怎能少他帮忙?于是,赵佶下定了重用蔡京的决心。不久,蔡京受诏入京为相,顶掉的正是为他点赞的韩忠彦。又不久,赵佶再次给蔡京压担子,此番他取代的是另一位点赞党曾布。诏命传达的那天,赵佶在皇宫正殿旁的休息室非正式地约谈了蔡京。君臣之间说了一番很亲密的体己话,然后,感恩复感动。

  这是赵佶与蔡京之间的第一段蜜月期。在蔡京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中,这段蜜月具有标杆价值,它决定了一小撮人危害一个国家的潜力值。

  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坐在画里凝神遐想的童贯。事情原委,得从头说。在蔡京当上宰相前三年,也就是1100年,他曾遭罢官外放,“提举洞霄宫”,驻地杭州。罢他官的人,正是刚即位的宋徽宗赵佶。此际遇,等同于升迁的船票遭人撕毁。好在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恩主很快降临,确切讲是蔡京自己努力争来的。同一年,书画中间商童贯以天子供奉官的身份下江南寻访名家书画,在杭州住数月。撞上枪口的机会,书法家岂会放过。蔡京极力巴结、须臾不离,将自己作品一件件呈上。好物件被送往汴梁,皇宫成了蔡京书画作品专场展区。自然而然,蔡京的名字重回赵佶视野。1102年,蔡京调任大名府。1103年,蔡京进京任宰相。

  君臣互粉模式正式启动,文艺治国的实验也由此开始。具体工作是斗斗茶、写写字、评评画、听听琴,偶尔,蔡京会从民间搜罗几位漂亮的处女,供道教徒赵佶采阴补阳。从旁喝彩的,永远是艺术策展人童贯。

  《听琴图》,即是“文艺治国”的一幅空灵画卷。画面正上,是蔡京所题的马屁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不作详细注释了,简单说说“灶下桐”,就是将险些当柴火烧掉的上好桐木,抢救回来,制作成琴。用此典故,充分表达了佞臣对昏君的感激之情。

  “听琴”过去23年后,也就是1126年,汴梁沦陷,北宋覆亡。画中三人分别领受自己的结局,童贯被处死,蔡京遭流放,赵佶与三千多皇族贵卿、后宫妃嫔一起,被金人掳往北地,充作家仆和性奴。史称靖康之耻。

  关于赵佶,史家公允评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当然,也有很多关于他的讹传。譬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听琴图》是赵佶所画。事实上,这是莫大的误会。问题有二:一、马屁精蔡京怎敢在皇帝头顶上题诗?二、太监童贯怎么能长胡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显然,《听琴图》的作者另有其人,它真正的作者是南宋理宗时期的画院待诏孙必达。这是一位才华出众又有些调皮捣蛋的画家,《听琴图》是他假托赵佶之名的造仿之作。画面上存心露出的破绽,有诙谐讥讽之意。不过,孙必达讽刺赵佶,未必就表明他多忧国忧民。毕竟,孙必达作画时离北宋灭亡已有百余年。他画这幅讽刺画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抗议南宋时期画院待诏严禁署名的糟糕规定。你能从《听琴图》里,听出作者孙必达暗藏千年的画外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