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0 00:03:28
石公山人徐伟法(书法艺术家),文化旅游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一级书法师、丹青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医道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特聘书法家。
石公山人徐伟法(书法艺术家)
中 文 名:徐伟法
字:素行
号:石公山人
国 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7年10月26日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岛石公山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
职 业:书法艺术家、书法理论家、楹联学家
目录
1.百科名片
2.人生名言
3.人生经历
4.艺术生涯
5.事业成就
6.艺术评论
7.个人专访
8.书法作品
石公山人徐伟法(书法艺术家)
徐伟法,字素行,号石公山人。1947年出生于苏州太湖西山岛石公山书香名门。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曾担任《江苏企业报》记者、编辑、总编;《书法艺术报》记者、编辑。中国楹联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广告联合会常务理事。徐伟法人生经历多彩多姿,富有传奇色彩。被多家媒体誉为:“文化人、策划人、科技人、头脑风暴的摇铃人”,是一个资深、博学的著名书法艺术家和楹联学家。
石公山人徐伟法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一级书法师、丹青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医道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特聘书法家、中青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江南书画艺术馆顾问、特邀书法家。
人生名言
一横一竖找位置,一撇一捺学做人。
字如其人,学无止境。
人生经历
1949年11月26日出生于苏州太湖西山石公山下书香门第。
1966年镇江二中高中毕业。1968年10月下放农村。
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毕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知青/教师/记者编辑/文学写作/书法/摄影。
先后在江苏南京新闻界、文化艺术界工作。曾活跃在省文联楹联学会、诗词协会、省记协、省企业报协会,从事文化、新闻、书法、楹联等工作并担任: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亲自主持策划和运作过多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书画活动。
80年代曾出任总参文化部李静部长的助理,协助筹划京剧梅花奖和徽班进京20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筹拍振兴国粹之10集《中国京剧》;
1984年—86年间多次主持、组织全国性书法大赛(爱国杯海峡两地书法大赛、理想奖中华学生书法大赛);
1984年起和中国著名楹联学家裴国昌老师一起联袂主编、出版、发行有上千万字的《中国楹联大词典》《中国艺术对联大词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词典》《中国风俗对联大词典》《中国酒文化》《全清联》等系列楹联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
1990年,毅然辞职,成为当时江苏文化艺术界、新闻界彻底辞去公职下海的第一人。他以出卖智力打工谋生,先后南下深圳、海南、中山;辗转苏州、无锡、南京、北京;专业从事项目策划包装招商,产品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及广告宣传创意。先后受聘主持服务过的企业单位和项目有:深圳合力达公司“华裔名流陵园”全程策划并成功完成招商;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招商策划;无锡马山灵山大佛项目的品牌策划;句容茅山旅游开发规划;常州戚墅堰贸易城策划、招商、运作;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商标城项目总策划;海南兴宝集团、海南银海集团受聘总策划、总经理职务;镇江京口区政府经济顾问,农副产品项目论证顾问;受聘海南省形象建设委员会常务顾问;海南省旅游局旅游项目策划顾问。CCTV北京大地广告总经理;代理运作CCTV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中国新闻、金土地、互联时代、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广告销售和策划;期间受聘江苏“永达广告”等多家著名广告公司顾问。应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的邀请,加盟北京南洋林德投资顾问公司,出任温元凯总裁的合伙人和项目顾问;兼任镇江京口区、句容市、溧水旅游局等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经济顾问。为中国十佳制片人杜禹(我爱我家总制片人)创办的“上海亚联传媒产业公司”进行传媒产业化概念策划包装和咨询服务;并出任该公司的CEO。具体策划运作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国情报告》、《中国新闻发布》、百集幽默剧《迷人大院》、1001本《漫悟》系列丛书。出任北京威万通讯公司的总顾问。
2004年至2012年全身心投入1986年震惊世界生物界的“植物细胞内生菌”项目的科技转化运作。(内生菌生物技术在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应用和推广)。专注运作优质营养高端大米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被科学家张政铨教授,授予首席商务顾问。被业内誉为“米痴”、“米博士”。徐伟法一贯倡导和努力实践:“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科技和创新思维来实现全面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才是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环境,加快农业建设的根本出路”。多年来,他与农民合作种植水稻的原则是: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得益、让农民快乐种田、守望家园。
2003年后徐伟法开始专心从事应用内生菌技术种植优质高端大米的产业化运作。
他的事业得到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敬源(右2)的热心支持。在徐伟法(右1)的陪同下,张老两次亲临水稻田试验田观察水稻长势。
艺术生涯
石公山人徐伟法自幼负芨镇江,师承恩师虞朝栋临池,弱冠入书坛名师李宗海、乐图南之门墙,得益有求之问,期间聆教于凌士欣、章炳文、启功、沈鹏、李铎、刘炳森等名师,亲睹聚汁泼墨。在书山艺海临池六十余载,主攻汉隶,楷、魏、章草、甲骨文、金文、竹简皆涉。 所作隶书笔力秀润敦厚气势磅礴,结构工整豪放舒展平稳,笔峰遒劲有力超逸浑穆,章法俊逸古朴闲雅超脱,作品风格沉郁萧散简远,体态风韵自然赫奕大度,拙中见巧飘逸传神。
石公山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书法,长期在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上,对现代书艺的文字、图像、结体和观念的表现上,不懈理论探索和践行。他主张厚今尊古不拘泥,博采众长融个性。70岁后,凭借其多彩多姿的传奇人生阅历,逐步形成了石公山人独特之书法艺术风格。他博览群碑,融百家精华,汇真草隶篆,书体稳中求动,动中求神。撇、捺、点、横应景有变,百看不厌。其作品,既显传统功力,又张个人风格和浓郁的金石气,形成了辨识度较强,且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石公山人长期专研书法理论,曾任《书法艺术报》理论编辑和讲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后继有人,他亲自策划并主持发起了一场影响全国的《理想奖中华学生书法大赛》系列活动。活动受到总政宣传部、团中央、教育部、中国书协的支持和高度赞扬。涌现在当今书坛的一大批中青年著名书法家皆在该次活动中崭露头角。为表彰其对中国青少年书法事业所作出的贡献,1986年徐伟法被沈鹏主席特邀参加中国书协。
石公山人是江苏楹联学会、江苏诗词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直接参与了裴国昌先生上千万字的《中国楹联大词典》《中国艺术对联大词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词典》《中国风俗对联大词典》《中国酒文化大典》《全清联》等系列楹联丛书的主编、出版、发行工作,为中国楹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8年被罗阳推荐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
2015年徐伟法被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特聘为《红日伴我行》全国书画大赛评委
徐伟法受聘江南书画艺术馆首席顾问
事业成就
徐伟法担任编委和主编的作品年表
《楹联学概论》编委 1984年版 无锡书法艺专教材
《江苏名胜楹联》编委 1985年版 江苏省楹联学会资料
《三百六十行对联选注》编委 1986年版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中国楹联学编委》编委 1987年版 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楹联大辞典》编委 1990年版 江苏科技出版社
《中国风俗对联辞典》副主编 1992年版 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
《中国艺术楹联辞典》副主编 1993年版 辽宁沈阳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辞典》副主编 1993年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春联大典》副主编 2000年版 南京出版社
《新世纪实用春联》编委 2001年版 江苏文艺出版社
《百家姓对联精典》编委 2001年版 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
《嬉笑怒骂对联精典》编委 2001年版 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
《中国酒文化大典》副主编 2016年
《全清联》副主编 待出版中
《中国价值 大型连环画——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源》创意策划
《中国精神 大型连环画——图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创意策划顾问
全国书画大师数据库组委会授予徐伟法为2019 最具投资价值艺术家称号。
中国诗书画研究会评定委员会授予徐伟法为一级书法师称号。
石公山人和裴国昌先生为中国楹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巨大贡献,完成楹联专著4000多万字。
徐伟法亲自主持的大型文化.经济活动:
1984年《爱国杯》海峡两岸书法巡展 组委会秘书长
1985年《理想奖》中华学生书法大赛 组委会秘书长
1986年中国戏剧梅花奖组委会主任助理
1988年《中国京剧》摄制组总监助理
1997年海南省形象学会首席顾问,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定位策划
2000年《中国首届网络经济峰会》组委会秘书长
2000年《中国首届新经济浪潮论坛》组委会秘书长
2000年 CCTV十佳广告公司——北京大地广告CEO,参与CCTV多项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艺术评论:
在水一法写轻舟
石公山人徐伟法及书法
作者 向 隽
快意石公山人
徐伟法先生乃苏州太湖西山岛上的知名岛民,海灯法师曾主持的石公寺庙就在他家一侧的石公山上,进入退休生活,常在庙里品品禅茶打打小座,他不是想跟住持觉生法师出家剃度,却是关心石公山的非遗薪火传承;然后又会千里奔袭直到武当山,却不是想修道归隐山林,乃是跟太极张三丰的嫡裔传人张家森先生探讨养生,顺带请这位太极高手调理身体;忽而又兴冲冲地来到北京找我商讨起一位老科学家关于水稻种植的科研成果的出路问题;之后又跑去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找王奇老友谈一番有关文体的创意;几个月前又拉着他特型演员韩中、王奇和我等一拨老友赶赴宜兴紫砂艺术大师顾绍培的回顾展上,为中国的顶级国器站场喝彩。我略述如此若干人和事,不止是说伟法兄虽年长却忙得年少精神,而是因为我提到的几位人物都与另一个世界级非遗——书法大有美缘。人来人旺,他活得如此行云流水。突然又向我微信传鸿,说他将办一个自己的书法展,在此之前要先出版书法集,需要我写一篇评论作为后记。这是一个必应的任务,我曾说过,一直想重操旧业为他策展搞一个展览,让号曰石公山人的伟法先生把书法作品集中呈现于世。
赏析伟法先生的书法,不由想起太湖,以及泛舟归隐的范蠡和西施身后的太湖明月湾,仿若姑苏评弹的月琴伴唱,徐伟法的人生当是亮得起且活得神,而他的书法和为人性情,所体现的恰如在水一方的朗然帅气,快意盎漾却又娓娓动听。
轻舟过往是心语
苏州与太湖,是徐伟法这个模本得以成就的生存底蕴。而水,即是彼此的文化符号,也为解读一个独特书法话题装备了最恰当的秘钥。无须别解,这里只用惯性引述,水的柔和,又带有柔中之韧,锋藏其中,克刚于然,坚焉不摧?分析审视,徐伟法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原本在江苏电力部门供职,顺风顺水之中,偏又闯进北京在国家媒体做起广告总监,他认为那里可以施展自己的创意才华。有一天国内报纸突然推出一篇篇关于水稻达人的报道,原来做得有板有眼的策划高手,竟然变身成为推广科学种田的热点人物。折腾生涯中还曾在江苏省创办过省级楹联、诗词等协会。他的故事并未详尽,但论书法则理先鉴人,我认为只可用太湖之波定义他,当徐伟法完成一个造像,下一个又变了,一个玩的比一个精彩,他在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我们书写着水一样的美学,用一种温婉夹带着刚毅的复杂方式展现生鲜的机敏、力度和灵气。
是否可以高诵上善若水乎?也许他的祖祠中,宋代誉满苏州太湖西山的徐素行先生的画像还在传达着先辈的影响力,让他继续发扬光大石公山一代名流的古风遗韵。在业绩如许之后,2014年,徐伟法收山回归西山煦巷故园,铺展宣纸,把半生情怀半生旅思浓聚一管笔毫,由唐而宋,缘山寄水,写起了久违的书法,依旧不减创意生发之锋,自是轻舟驾浪,一派见人见性,全无一般古人书法模本的刻意临摹,写的是发自肺腑的心语。评论必当立意,挥笔谓之写心,这正是书法应有的价值。
撩取太湖一舟韵
论及书法作品,我总会这样起问,入卷先要辨识书写主体的根基。与徐伟法先生相识,还是在北京一个企业家朋友的酒文化会所,记得十几位在场,品酒伴着改革八卦,宾主喝得尽兴,主人乘兴笔墨伺候,年长的徐伟法先写两张四尺整纸,久未动笔的我也被主人逼迫开笔,见徐先生写的是隶变行楷,颇有水的柔媚之感,我甚感诧异,若大岁数何来此等气息?一问才知他乃苏州太湖西山人士,于是忆起当年拍纪录片时对那一带的姑苏印象:水韵、水田、水桥、水居,并记起在采访时有人讲苏州有“水有七善”之说,我也算见识过诸多江河湖海的资深记者出身,比较起来,确实只有姑苏可作此论,观伟法之书,有此书味也是本色。
再见他重操书法,已经是时过多年,伟法兄的书法已经自成一体,每当欣赏他的新作,总有如下诗意作涌,其断片相联刚好是书法审美的四点:
韵——太湖帆韵,旷远又撩人;
法——太湖石法,巧洞奇绕;
意——太湖月意,总想约会;
态——太湖波态,初媚忽浪涌。
其实,写起书法时,徐伟法并没有太多理性主导,他应该是以趣趋动,取法抓势基于表达本性,反而运笔放松,体态自然呈现个性。
观其今年新作,愈发舒展灵动。伟法先生执笔而行,何须言必称碑帖之来由,只要抒写出太湖对自己的滋润之情缘,那太湖月,那太湖石,那太湖帆影,乃至那太湖波光,端的是一番尔雅且幽默之异态,其用笔柔媚中难掩吾笔写吾状的狂欢,结体活泼中暗露法度谨守的中气,其快哉且沉湎,其俏皮且含蓄,初视以为篆法入隶,细读却又楷行兼变,刚觉波柔舟醉,忽地又石沉鱼戏。由此反观当下太多所谓书法持业者,进一帖出一碑,莫不是唯恐被人轻谩为不谙帖学碑传,其结局还是难逃见古不见己的窘迫,其墨写的趣味自然是短斤少两。真正耐读经品的书写之美,的确需要伟法先生这种顽皮老少年的爽劲儿,个中道理,自需有阅人无数,阅世复阅人生的自信,故尔,方才有此书法之异趣,如太湖小调有根却无界,有法却无边。设想,下一个伟法,不定又变出什么样的书法故事。他懂得太湖大美,生就吴侬软语,南北江湖闯荡中未减汉子风度,写起字来,却让一干拘尊攀高的书法江湖难以站稳席位。我不免生出笑傲的戏言:何其难觅——太湖三笑,一笑无法,二笑得法,三笑厚发,于书法于快乐人生,这就是未来对徐伟法先生的期许。
向隽2018年11月1日临起飞前付稿
作者向隽介绍:
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CCTV栏目原总导演、非遗医道(北京)医学研究院院长
个人专访
石公山下守梦人 一撇一捺一甲子
记徐伟法的书艺生涯
浩淼太湖上有一座世外桃源式的西山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岛之东南角有一座奇山,山前曾有巨石状似老翁,故曰“石公山”,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71年前的这一天,岛上一徐姓人家男婴此山下降生,故有别号“石公山人”,取名伟法,与书法结下一生情缘。徐氏家族的传说和“石公山人”传奇从一千年前的南宋讲起。
小小追梦人,知耻而后勇
大笔可当桨,人生好风景
根据徐氏宗谱记载,早在南宋时,徐家先祖娶了御妹做了驸马,因为学高身正被授太子太保,与岳飞同朝为官,力主北上抗金。秦桧当道后,主战派被逐一剪除,徐家先祖看透官场,被贬入西山,从此在青山绿水中,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忙时渔耕,闲时读书习字,后人不问政事。西山岛是太湖中一个孤岛,约90平方公里,出入靠桨,只到上世纪90年代,太湖大桥建成通车,久富盛名的东山如虬,伸入太湖与西山遥相呼应,东山多商贾,西山多隐士,也正应了“东山富、西山贵”的古谚。
到了徐伟法这一代,徐家在西山生活已有46代。1947年的深秋,徐伟法出生苏州西山,后随父亲出岛,到常州念书,直至小叔叔成亲,偶然回来几趟,他留恋西山的青山绿水和恬然自得的生活,他的乡愁如叶对根的眷恋,总有一天,他这位出岛游子终要归来。
小时候的徐伟法家境好,聪明又好学。他的书法潜能在一节他喜欢的外语课上被“点”醒。那天,教外语课的冯老师,拿着徐伟法的作业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了点评,大意是他人长得白白净净,穿得干干净净,就是字写得邋邋遢遢。老师欲贬先扬的对比手法,让一直很有优越感的徐伟法无地自容、耿耿于怀。
学校有一位沈老师,擅长隶书,教室墙壁上的板报、语录均出自他手。受刺激后的徐伟法成了沈老师的“粉丝”,有机会就站在沈老师身边看他写字,回去照葫芦画瓢。学期结束时,待其他同学走了,他悄悄潜回教室,把沈老师的作品“偷”回去,如获至宝,先用铅笔双钩,再用毛笔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学期后,他的字果然有模有样起来,他觉得到了“雪耻”之时。徐伟法认真写上一页,然后请沙老师给打打分。沙老师惊讶于他的“卧薪尝胆”的胆识,给他打了一个大大的“甲”,这件事给徐伟法很大触动。
学校后来搞写字比赛,自然少不了他。写大字、标语他也毛遂自荐,出尽风头。上山下乡那会,因为字写得漂亮,徐伟法被当作有水准的文化人,被各村大队部借来借去,“逃避”了许多田间劳作。
徐伟法“沾”了书法不少光,后来成了农村民办学校代课老师;返城招工时,他有意露上一小手,果然被心仪的厂企发现,招到厂里工会专职做宣传;70年代后期,又凭着在江苏省电力系统的书法比赛的一等奖佳绩,被作为人才调到南京工作,分到了住房,这让他得意了小一阵子。
书法成了徐伟法进步的阶梯,厂里主要领导很赏识他,认为这个“小徐同志,前途无量!”他从心里感谢书法,暗暗发誓,要在书法上有所建书,发扬西山岛上徐家“诗书传家”的荣光。
策字当头照,四两拨千金
海上生明月,才情似水流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年轻人怀揣文学梦、书法梦,不管长得歪瓜裂枣或者行为有多么叛逆,只要能吟几句漂亮的诗歌,或写几笔像样的书法,就不愁没有小女生跟在身后,书法类报纸、杂志迎来破土发芽的春天。
而立之年的徐伟法调入南京一家国企工会,从事宣传工作,并在江苏书法界崭露头角。他兼任《书法艺术报》南京站的站长,提出报纸上开专栏,讲“老字号”故事、评“老招牌”书法,向社长建言,快速扩大报纸影响力,必须办有阵势的全国性书法比赛。社长一摊双手,呵呵一笑,徐站长却胸有成竹。
他只身到了北京,带着书法艺术报社开具的《介绍信》住进总政招待所,随后拨打总机接通总政宣传部办公电话。徐伟法自报家门,并提出拜会邵部长。两人并不熟悉,但徐伟法见过邵部长的书法功力。听说书法艺术报记者来访,邵部长果然乐呵呵接见了他。
徐伟法见面之初,绝口不提办书法大赛的事,他向部长试着提出,要一些老山前线战斗英雄“誓言”的文字资料。1985年的老山前线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最可爱的人在前线拋头颅,洒热血,后方也在组织捐钱、捐物,为他们鼓劲、加油。部长说,这些文字是现成的,已印成小册子,马上安排秘书去取。
徐伟法借机把“誓言”用途向部长作了描述。他说,他想筹办一场较大规模的青少年书法竞赛,“誓言”就是比赛的书写内容,作品写成后寄给前线英雄,这对他们是最好地鼓舞。部长拍案叫绝,为眼前小徐同志的“点子”叫好。徐伟法此时才和盘托出,酝酿好的“理想奖”中华学生书法大赛的方案。
在部长支持下,《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和《书法艺术报》作为发起和主办单位,很快刊发了征稿启事,拉开了首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的序幕,高占祥、刘海粟、启功、陈大羽、林散之等各界46人做组委会顾问,欧阳中石、赵绪成、尉天池、黄惇等39名全国著名书法家为评委,徐伟法顺理成章成了组委会秘书长。
全国性媒体强大传播力和“最可爱人”的社会热点交融,产生的影响力大得惊人,组委会陆续接到来自全国中小学20000多幅参赛作品,最终评出小学组、中学组共400幅获奖作品,装裱、结集,并在中国革命军事展览馆展出,作品原迹之后通过北京军区政治部送往老山前线。历时一年的活动阵势浩大,意义深远。30年后,当年获奖选手中包括江苏的管峻、赵幸磊、虞晓勇,上海的王莹等一批获奖作者已成长为中国书法界的中坚代表力量。
好的创意成就了好活动,《书法艺术报》得偿所愿,知名度迅速提升。值得一说的是,整个活动并非一帆风顺,筹办活动奖品曾让组委会伤透脑筋。“理想奖”既无冠名,又无赞助,主办单位也没有收到“众筹”的报名费,那么购办奖品的钱从何而来?哪怕一个人颁发价格在100元的笔墨纸砚,至少也要4万元经费,在上世纪80年代,这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秘书长徐伟法果然是“智多星”。他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处要来了会员通讯录,向邵部长那里讨来了信纸和信封,然后随信附上一幅孩子获奖作品的照片,以组委会的名字,请每一位书法名家爷爷、奶奶给书法“苗苗”写一幅作品,作为此次竞赛最有意义的奖品。既是嘉奖,更是传承和鼓励。他的提议得到了包括费新我、沈鹏、张森、肖娴、端木仲森、阙长山、尉天池、苏士澍、华拓等全国数百名书法名家的积极响应,奖品的难题迎刃而解,并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一段经典佳话。
徐伟法因成功创意和执行,知名度越来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此后,他在江苏省文联楹联学会、诗词协会、省记协、省企业报协会,从事文化、新闻、书法、楹联等工作并担任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并出任总参文化部李静部长助理,协助筹划京剧梅花奖和徽班进京20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筹拍振兴国粹之10集《中国京剧》,和中国著名楹联学家裴国昌一起联手主编、出版、发行有上千万字的《中国楹联大词典》《中国艺术对联大词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词典》《中国风俗对联大词典》《中国酒文化》《全清联》等系列楹联丛书,他的书法艺术汲取各方营养,进步很快。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徐伟法的策划才能找到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他毅然辞去公职,下海卖起了“点子”,开始了又一段传奇人生。他南下深圳、海南、中山;转战苏州、无锡、南京、北京;专业从事项目策划,承接企业形象包装,各地开发区项目招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策略及广告宣传创意。先后受聘为深圳合力达公司“华裔名流陵园”全程策划并成功招商、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招商策划、无锡马山灵山大佛项目的品牌策划、句容茅山旅游开发规划、常州戚墅堰贸易城策划、招商和运作、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商标城项目总策划,先后受聘于海南兴宝集团、海南银海集团总策划、总经理,镇江京口区政府经济顾问,农副产品项目论证顾问,海南省形象建设委员会常务顾问,海南省旅游局旅游项目策划顾问,并提出来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概念和定位。
徐伟法像一只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在改革的春风里徜徉,广告创意中天马行空,奔腾的商海乘风破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策划经典。
石公山下住,风光在险峰
一撇又一捺,厮守太湖梦
2018年的深秋,苏州太湖西山东南角,西湖夕照,薄雾渐起,一位银发飘飘的老者凝湖而立。这里是太湖里精华之地,原有巨型太湖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海灯法师曾在此住持10年。老者正是徐伟法,数年前携夫人回到故土,也算叶落归根。
石公山不高,以石为奇;少土,柏树居多;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犹如仙境。山上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轩树桥廊,疏密有致,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等景观。天晴时,石公山西南湖面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湖光山色举目入画。
徐家曾是当地名门旺族,有房、有地。少小离家,一个甲子过去了,徐伟法归来时物是人非,但情怀依旧。现在的他,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然后坐到案前做早课,看帖,揣摸,有时过于倾心,竟忘记早饭。上午时间要临帖、品字、品茶,饭后稍作休息,带上写好的作品,斜挎书包,沿湖徒步前往一公里外的石公寺,与那里的主持悟道、聊天,回家后要做晚课,翻阅书帖,回味一日书法增益与得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公山最高峰——-缥缈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却赋予了她无穷无尽的魅力。天高气爽时,他会和太太一起爬山,山腰南部,四角翘飞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顺治御书“敬佛”石碑而得名,作为镇山之宝,“御墨亭”三字由傅杰所书。“归云洞”三字为明代严瀓草书,徐纲楷书“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时三五文友相约来到西山徐家体验一把陶式田园生活。在西山的山水中,徐伟法终于慢下了步子,心也渐渐静了下来,夜深人静之时,偶闻几声狗吠,他听到心脏有力跳动的声音,儿时书法梦想清晰可闻。有时他在想,当年如果没有下海,自己书法上是否已有建树?中断20年的书法梦还能圆吗?他的友人说,人生经历是其他书家无法企及的,对生命、人生的感悟会加速你的大成。
只要出发,迟早到达。
苏州西山岛上的徐伟法一直以书法爱好者自称。他认为,书法创新求变固然重要,但创作不可任性,求变不可忘本。食古不必泥古,也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要自我陶醉。书者大成者,除滴水穿石地执著,思考是滋养灵性和才情的土壤。回到故土,他专注养老养心,品鉴古人、名家和自己的作品。他临帖时,不像少年时,从头至尾抄下去。常把一字“摘”出,细细把玩、反复揣磨,包括书者所思所想,带着感悟和思考,结合自己用笔习惯和风格再行创作。
与来西山采风、度假的书者不同的是,徐伟法的根扎在这里,每一寸山水与他血脉相联,他对西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更接这里的天气、地气和人气;他的书法创作内容多取自脚下这方乡土的风物志,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西山元素和石公山的烙印;他的作品成了传承、推广、宣传西山的名片而洛阳纸贵。
今年72岁的徐伟法白发飘飘,犹如闲云野鹤,但文思敏捷,声如洪钟。他说,他要做一个坚如磐石、心静如水的石公山上守岛人。
守着太湖、梦想和夫人,静等花开。
(本文作者华诚,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书法作品:
石公山人徐伟法书法作品先后被国内众多主流报刊发表,被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奥组委、非遗医道研究院收藏,应邀为被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海灯法师纪念馆、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缥缈峰景区碑林题词,尤为众多大型企业及企业家所收藏。多年来石公山人积极参加各地书法文化公益交流活动,2019年春应邀赴泰国华欣、泰国中华城参加中泰文化艺术交流,其作品深受青睐。
西山缥缈峰景区墨迹碑林留有文征明、祝枝山、翁同和、俞樾、苏东坡、王宠、皮日休、陆龟蒙、范成大、王鳌、顾超、康有为、吴伟业等列代名人诗词墨迹。2018年石公山人徐伟法应邀书写的清代顾超《登缥缈峰》碑刻也陈列于此。
石公山人为海灯文化纪念馆书写的海灯《烹茶待客》诗,被刻于海灯灵骨塔塔基
石公山人的四尺整张书法作品《海灯诗选前言》被海灯纪念馆收藏
石公山人为奥林匹克俱乐部题字
杜子建杜公馆收藏石公山人用行隶笔意书写的《将进酒》长卷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