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3-05-15 11:21:12
魏碑第一:《张猛龙碑》
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无书写者姓名。碑文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
书法为正宗北碑书体,运笔刚健,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方圆变化多端,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
字体略长,结体端丽,已经是比较标准的楷书,有的笔画中甚至还有行书味道。
康有为评其:“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意思是开创雹稿了初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此碑也被誉为“魏碑第一”。
灵动秀美:《张黑女墓志》
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墓主人张玄,字黑女(读音hè rǔ),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所以称《张黑女墓志》。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楷书20行,每行20字,共367字。
有人说,纵观各种魏碑名贴,欹侧的多、平正的少;粗犷的多、细腻的少;锋芒毕露的多,含蓄蕴藉的少。正因为如此,此墓志格外引人注目。
虽属正书,行笔却不像唐楷死板缺少变化。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刚柔相济。结构扁方疏朗,多参隶意。总体风格有近似唐楷的成熟、魏碑的多变,也有隶书的高古气息,是魏墓志的代表作。
雄浑大气:《郑文公碑》
分上、下两碑,记述了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
上碑处于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楷书的端庄,可谓集众体之长。
下碑结体宽博宕逸,用笔方圆兼备,雄浑庄重、雍容大雅。
康有为誉肆汪尤其推重此碑,称它北魏“圆笔之宗”。
《爨龙颜碑》
同《爨宝子碑》合称“二爨”。
笔画沉毅雄拔,结体茂密、跌宕恣肆,变化极为丰富。风格含韵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碑刻中不失独特面貌。
也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
《苏孝慈墓志》
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刻于隋仁寿三年(603),原石现存蒲城县博物馆。
风格和欧体相近,结字谨严,章法整齐,结体平正,字体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
由于出土较晚,字迹清晰完好,是学习魏碑的最佳范本。
拙朴奇趣:《嵩高灵庙碑》
书体隶正相杂,是尚未成熟的楷书,与《张迁碑》一脉相承。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有拙朴意趣。
用笔高古:《华岳庙碑》
书体属于隶书,蚕头雁尾随处可见,结字大致遵循汉隶结字对称均衡的原则。
还有就是在用笔方庆仔面,装饰意味十分浓厚,波挑夸张而笔画斩钉截铁;另外篆、隶、楷各体夹杂,代表了此时期北朝碑版书法的新面貌。
厚重朴茂:《太觉造像》
具有典型的北魏碑刻风格,粗细有致,雄豪意气,铿锵有声,姿态矫健,厚重当数第一。
据说多练习可以强身健体呢。
端庄隽美:《元怀墓志》
用笔秀劲圆润,结构宽博端庄,布局疏朗,文字端庄而灵动,为楷书之典则。
饱满雄强:《始平公》
龙门二十品中尤为珍贵的一品。
方笔斩截,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
魏碑体,又称为龙门体、伊阙宗
魏碑体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知敏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悉型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搭陆枝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唤碧碧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 魏碑书法 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魏碑 书法作品欣赏
魏碑书法作品图片1
魏碑书法作品图片2
魏碑书法作品图片3
魏碑书法作品图片4
魏碑书法起源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 文化 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更有延年益寿之效。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 草书 ,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 方法 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 文章 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
魏碑
魏碑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__敏慧败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和举"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于右任的行楷书艺术,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
__敏引碑入草作品
__敏引碑入草作品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