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画展>详情

壁画与杨柳青年画

发布时间:2023-11-12 19:28:37

  在时下的津沽大地,完好保留老壁画的历史建筑遗存可谓凤毛麟角。位于西青区当城村的关帝庙就是其中之一。由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 天津分册》中就对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当城关帝庙【上辛口乡 当城村西 清代】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台基,尚存大殿、配殿各一栋。大殿东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七架抬梁式,硬山卷棚顶,殿内南北山墙及后墙皆施彩绘壁画,内容为关羽故事,后墙绘海水和龙。侧间为‘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等故事。配殿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抬梁式卷棚硬山顶,门窗皆为菱形格扇。”

壁画与杨柳青年画

  笔者曾有幸进入当城关帝庙,近距离欣赏这些老壁画。虽然已是斑驳不堪,但历尽沧桑,更让它洋溢着古朴厚重的韵味。“桃园结义”“夜读春秋”“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战古城”“单骑救主”“徐庶走马”“单刀赴会”一个个熟悉的三国故事让人感到生动而亲切。可以想象,在清末那个还没有普及教育的年代里,很多目不识丁的百姓就是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画面来接触经典、感悟人生。在这一点上,壁画与年画是不谋而合的。再加上当城又离杨柳青不远,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些壁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关系。

壁画与杨柳青年画

  其实,杨柳青年画画师绘制寺庙壁画早有先例。1981年1月的《文物天地》就曾发表王树村先生的《太平军〈北伐图〉》一文,阐述了清咸丰年间,杨柳青年画画师“阎美人”为太平军在杨柳青东大寺绘制壁画的情况:


  “咸丰三年四月(1855年5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二万从扬州出发北伐。一路势如破竹,于同年十月进逼天津……《太平天国北伐图》(以下简称《北伐图》),就是太平军进驻天津西郊杨柳青时,民间艺人‘阎美人’画的一幅壁画草样。壁画原在杨柳青东大寺(今大寺胡同,当时为太平军驻地)大殿东壁。后东大寺被清兵纵火焚毁,壁画也遭毁坏。而壁画《北伐图》草样却在阎美人之孙阎文华手中幸存下来……从整个画面来看,无论是人物的刻画,景物的描写,兵旅行进的阵容以及构图形式等等,都是经过画师精心创作出来的。”

壁画与杨柳青年画

  王树村先生撰写此文时,《北伐图》藏于“阎美人”之孙阎文华(1887—1965年)手中。祖父“阎美人”自幼在杨柳青河沿大街东戴廉增年画作坊学徒,出师后以擅画观音菩萨及美人而得名,因此“阎美人”之名不胫而走,而其真实姓名却逐渐湮没无闻。其子阎玉桐,子承父业,以画仕女闻名,亦善画神佛各像。至其孙阎文华,年画技艺已传承有序,绵延三代。


  据阎文华先生讲,“咸丰三年,太平军在杨柳青征集艺人,‘阎美人’应征后,受到首领的接见,并受命画《北伐图》。但不久清兵就反扑过来。北伐军苦战连年,终因孤军深入,后援被阻,于1885年5月全军覆没。在战乱中,‘阎美人’携妻带子逃到北京,北京打磨厂有个‘增华斋画店’,是杨柳青戴家开设的。‘阎美人’就在戴家画画谋生……辛亥革命后,画师阎文华接受了其祖父留下来的一批破旧画稿。”(摘自:《太平军〈北伐图〉》)其中,就有这幅《北伐图》。由此可见,杨柳青画师绘制壁画早有传统。

壁画与杨柳青年画

  而从当城关帝庙壁画的画风来看,彰显着传统民间美术的烙印。甚至画中人物的冠带袍靴、干戈仪仗、背景氛围,都在遵循着杨柳青年画画诀的规范和要求。以上证据似乎都在证明着这些壁画就是出自杨柳青年画画师之手。不过,笔者认为,目前下结论还略显仓促。下一步,我们可以邀请民间美术、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鉴定与比对,从壁画风格、画面内容、题字落款等多个角度做全方位分析,以便更精准地考证出老壁画的身世。如果这些壁画真的是出自杨柳青年画画师之手,那它们必将成为研究杨柳青年画不可多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