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3 19:05:07
超大屏幕的视觉享受,立体声环绕音乐的听觉盛宴,通过空间影像叙事将梵高700多幅作品元素与立体空间相结合,重组为史无前例的数字化动态影像空间展演,以梵高生平为主线,重现梵高艺术经典,致敬永远的梵高。观众将自由的穿梭于梵高艺术世界殿堂之中.
展演将梵高生平创作分为四个阶段:由初学绘画到巴黎时期的艺术转折,再到阿尔勒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最后,梵高在创作晚期其绘画风格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提升。
一.梵高早期绘画风格 1880-1885 荷兰
受荷兰画派的影响,梵高早期的绘画作品更关注现实, 以一种阴沉忧郁的手法刻画底层农民的生活。
(二)来到巴黎后的转折期 1886.2-1888.2 巴黎
1886 年 2 月,梵高来到了巴黎 , 这是梵高艺术上的转折点。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巴黎的印象画派艺术。色彩斑斓的油画艺术, 将他精神上的阴暗忧郁一扫而空。巴黎的学习生活使梵高的整个生命色彩变得丰富, 由此,梵高的画作变得明亮起来。
(三)阿尔勒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 1888.2-1890.5 阿尔勒
梵高离开巴黎后,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他认识到作品要真诚地表现出个人的情感和精神。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重拾梵高本人对广阔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四)晚期作品风格 1890.5-1890.7 瓦兹河畔欧韦
梵高在创作晚期疯病时常发作,这让他陷入了深沉的绝望与紧张焦虑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画作大多体现了孤独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沉浸式展演将充分利用光影技术3D还原梵高名作,真实再现梵高丰富而有力的笔触手法。虚拟和现实的空间都是艺术的载体,流动的画面布满了整个展厅。
同时也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笔触都展现了梵高极具表现力的色彩表达和个人情绪的感染力。梵高的一生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展演从视听角度将梵高的作品进行解构,从《吃土豆的人》(1885)、《向日葵》(1888)、《星月夜》(1889)到《麦田群鸦》(1890)等名作。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感触而来,自由地行走在展演中,沉浸在梵高的艺术作品里。梵高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梵高对世人的影响却是永恒的。